2022年9月6日,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了第159次学术论坛,本次学术论坛由李颖教授主持,由薛海燕老师、王东升副教授分享教育部项目申报经验和成果。
薛海燕老师分享了教育部课题《创新信息披露促进了企业创新吗—双向溢出视角》的申报历程和心得。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讨论:(1)申报历程:申报课题需要长时间的构思和写作,要聚焦研究问题,理清研究思路。同时也要关注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2)申报心得:课题申报要做到边写、边改、边构思,追踪时事、时政热点。同时要做到深耕研究领域,有机结合热点问题,并且在文献中挖掘理论创新,思考边际贡献是否有应用价值。最终呈现的研究内容要聚焦、充实、系统,研究思路要清晰,逻辑性要强,研究方法要服务于研究内容,适当引入新方法和关键变量可测量。
王东升副教授分享了教育部课题《双碳目标背景下资源型企业跨产业链转型的路径和策略研究:基于机会资源一体化视角》的申报体会。主要从以下五点展开讨论:(1)自我认知:科学研究首先要清晰定位“我是谁”,做不甘于平庸的平凡人和科研领域崭新的老兵;(2)申报历程:王东升副教授谈到自己经历5年坚持不断地申报,4年失败,最终在今年成功申报教育部项目《双碳目标背景下资源型企业跨产业链转型的路径和策略研究:基于机会资源一体化视角》;(3)申报反思:申报不止有成功的经验,失败的经验更值得反思和总结。王东升副教授谈到,申报课题要联系时代背景,追踪热点问题,因此需要认真学习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和讲话精神,不能过于固执和坚持,同样不能选择过气的学术热点。采用疑问语气进行申报更像是一篇期刊论文,采用双案例研究的方法则不易被财务界认可。此外,注意写作要规范,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分析,没有大样本的实证研究很难被认可;(4)课题申报中的图形经验:图形要复杂而清晰,最好能揭示悖论和双向机制。课题项目的图形至少包括研究内容图和研究思路图。研究思路范式包括:阶段——内容——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方面的技术路线;(5)案例研究的不易:案例研究存在实践调研难、理论抽象难、论文发表难三个困境。案例研究的过程包括将现象概念化,将概念理论化,将理论系统化,成功的案例研究需要不断试误的过程,因此教训多于经验。做研究要勤奋和执着,坚守初心,方得始终,成功与否均有收获。
在薛海燕老师和王东升老师汇报后,袁春生教授、王晓亮教授、游竹君老师等参会教师就课题申报的选题、申报历程、申报心得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吴秋生教授对两位老师的分享进行点评,指出研究者要及时转换话题,要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坚持深耕,要紧跟热点;要不断地提炼科学问题,做到问题清晰、内容充实、设计合理;要广泛交流,广泛学习。续慧泓副院长对本次学术论坛进行总结,指出科研是长期磨炼,水到渠成的结果,是长期积累、深入的过程和成果。此次学术论坛对学院青年教师申报高质量教育部项目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为学院参会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论文写作与项目申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叶晓羽供稿)